如何走好散煤清零的“最后一公里”? 大氣污染治理是我國一項關乎民生的重點問題,在中國北方顯得格外嚴峻。自2016年12月份北京發布長達200小時的霧霾橙色預警以來,治理霧霾工作進展得如火如荼。其中,散煤污染因其范圍廣、污染嚴重、治理難度大等,成為大氣污染治理的關鍵點和難點。為凝聚各方力量治理散煤污染,長期關注能源環境問題的能源基金會在京舉辦“散煤清零,聚力共建”論壇。論壇就散煤治理問題,邀請了行業內專家學者、企業代表和媒體同行,從用戶調查、政府經驗、企業參與、技術準則與區域供暖國際案例五個角度出發,探討我國散煤治理經驗、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,形成合力,為散煤污染治理提供寶貴經驗。 政府制定政策需要涉及方方面面的問題,需要系統考慮到所有影響因素,才能讓整個木桶不存在明顯的短板,這樣這件事情才能推動起來。在此基礎上,散煤治理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。 第一必須突出重點。散煤治理最核心的目標是改善空氣質量,那我國空氣質量最差的地方是哪里呢?是京津冀及周邊。因此,雖然整個北方地區都要進行散煤治理,但是我們建議在步驟的安排上,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作為重點,從國家的層面先行支持,然后帶動整個北方地區。 第二個是國家要非常系統地做好頂層設計,并增強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。如今都說用天然氣或者電力來替代煤,那么替代這些煤,需要多少天然氣和電?這些資源夠不夠?能源局有消息說,今年北方重點城市有400萬戶實現了清潔供暖,那么也就是說有800萬噸的散煤被其他能源替代了。那么現在已有的天然氣、電力的發展規劃怎么進行調整來支撐這個替代的增長?另外就是怎么把電和氣送到老百姓家里去? 比如天然氣,首先得加速新建主管網,把西邊、俄羅斯、海上的氣引過來;還得建一大批支網,把天然氣引到各個鄉村;最后每個村得建毛細管網,通到家家戶戶。再說電力,以前農戶的電線承受不到2千瓦的功率,如果煤改電了,需要10千瓦左右才能帶動采暖設備。這樣整個農村電網需要大幅擴容,包括電線、幾級變電站等等,不僅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,還需要有足夠的設備和安裝工人。 我們必須在國家的層面做好規劃,安排好人力和物力儲備,才能保證在短短的幾個月時間里,趕在每年采暖期到來前,在成千上萬個村完成相應的工程。 第三是地方要因地制宜。因地制宜說來簡單,其實有太多細節要考慮。每個村首先需要考慮什么技術路線適合自己。當然,如果附近有電廠或者工業的余熱,那會是經濟性最好的;如果沒有的話,是改氣還是改電?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當地這兩種能源的供應哪個更可靠,哪個更便宜。這些比較都需要扎實的調研工作。 此外,還要考慮取暖的習慣和需求。在河北中部,絕大多數農戶都使用小鍋爐接著暖氣片,這樣屋里溫度比較高,當然煤耗量也會比較大。對于這樣的農戶進行煤改電,配電的要求就必須高,還需要使用熱泵這樣的持續供熱的技術;但是河南不少地方,農戶的采暖需求是局部的、間歇的,那么這些地方不需要很高的電網容量,其次他們也不會愿意掏上萬元裝熱泵。所以針對不同的需求,整個方案都會不一樣。 第四是如何引導。散煤治理很花錢,現在政府的策略是通過財政補貼,引導群眾進行替代。但我認為補貼終究不是長久之計,除了補貼之外,一方面要理順清潔能源的價格機制,降低電價和氣價,另一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宣傳。當用煤采暖的群眾體會到用氣用電更加清潔、更加方便,這樣即使需要增加一定程度的投入,大家也會更加主動地選擇放棄散煤。 “十九大”提出了美好的發展愿景,人民群眾獲得感的提高,既需要政府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,也需要大家逐漸形成更好的生活習慣。農村散煤的治理需要大家共同努力,我們也會不斷總結經驗、吸取教訓,力爭在政策的制定過程中少走彎路,讓藍天白云成為我們的日常生活,幫助大家提高生活質量。 編輯者:鶴壁市恒科儀器 市場部 編輯時間:2017年11月28日 |